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

通識設計打造無障礙城市

2011-01-05

香港經濟日報

C06-07

醫健營 醫健營

周美好

 

對於健全人士來說,殘疾人士的生活障礙,有時候確是難以想像,乘車、幾級樓梯、道路工程,都可為他們帶來種種桎梏。

 

平等機會委員會轄下的無障礙工作小組,於 11 月中向發展局提交「無障礙城市」的建議書,要求制定政策及為香港成為無障礙城市擬訂時間表。

 

一直以為環境因素是發展無障礙城市的最大難題?聽罷他們的心聲,人為的觀念才是主因。

 

視障人士信息障礙甚於環境障礙

 

因視網膜退化病變的李健,在 8、9 年前開始已完全失明,他最怕是任何改動 —— 無論是巴士改道、修路工程,這些及時的信息接收,對視障人士來說最有困難。他說:「香港人大多好熱心,可以向他們詢問,但去到一些幽靜的地方,沒人經過,欲問無從。現在的建築群都很複雜,設計到好似一個大觀園,有些商場行十次都記不住,教我們的引路導師都說:『無得救』,不如過往的建築規劃,都是一條大街、兩旁都是商舖般簡單。」

 

有次,他和其他視障人士向有關部門提議在商場扶手梯加裝聲音,增加安全性,一如港鐵的設計,回覆竟是「不建議視障人士搭扶手梯」。「你要我們用樓梯,有時商場的樓梯更隱閉。很多時我們面對的障礙是來自人的觀念,而不是現實狀況做不到。」

 

意外與麻煩

 

乘搭交通工具,李健基本上已熟習,但偶爾仍會遇上意外和麻煩。「有次在大圍站,那�沒有幕門,加上下雨令月台濕滑,煞唔到掣跌落月台,幸好無車經過。」而最尷尬一次,要數最近在美孚站發生:「我由西鐵美孚站轉乘地鐵,以手杖沿引路徑前行,不小心『掃』到一個人的腳�,對方沒出聲,以為無事照行。過了一會,突然有個女人行近對我說:『你咩事呀,做乜『掃』我?』我忙賠不是,說我看不到東西,她說:『我跟住你,見你懂得落扶手梯、行動自如,重叻過我、快過我,你說你睇唔到,信唔信我報警!』」李健沒半點慌張,拿出自己的手機,叫她報警,不要在這�吵,有失身份。說�說�,對方沒半點聲音,不知何時已逃之夭夭。

 

要建設無障礙城市,他寄望政府能採取主動,例如導師教視障人士外出,要在馬路旁慢行,聽�汽車聲的往來方向便可,毋須用到引路徑,但近年引入的電動車行車時十分寧靜,對視障者存在危機,「我們就此向政府反映,獲回覆是外國都未有這些先例,目前難有對策。」事實上,最近美國的數字顯示,電動車在泊車、轉彎、開車時令視障人士發生意外高出一倍有多,聯合國要訂定標準,盡早防患未然,才是遏止意外的上策。

 

「無障礙」其實不應只�眼於環境或某一類人士身上,李健說:「現在要求的是『通識設計』,意謂做出來的東西、設施,是任何人士界別都用得到,才是真正的無障礙。」

 

先進儀器 讀出巴士號數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會長曾建平表示,視障人士遇到生活上最大的障礙,其實是信息障礙,人類吸收信息,80% 來自視覺,可以想像他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上都面對重重困難,「如果在提供信息方面有補救的措施和辦法,肯定能把障礙降低,當然百分之一百無障礙是理想,但至少我們能如一般市民一樣,在社區上正常生活。」

 

乘搭交通工具最麻煩是巴士,他說視障團體已和巴士公司反映了逾 10 年,「講到牙血都出埋」,仍漠視了這群顧客,「巴士號數、往哪個目的地我們看不到。5 年前,有一個在香港舉行有關無障礙的研討會,某巴士公司的高層亦有列席,在會中我提出視障人士乘巴士的上述困難,又怎能使用你們的巴士服務呢?對方說:『好簡單�,有兩個方法:一、你問旁邊候車的乘客;二、你可以問車長是幾號車。』」由於回應荒謬,於是曾建平便說:「你這些就算是無障礙車隊?」現在部分視障人士乘車,會舉起所乘車號的牌子,這方法其實有損尊嚴,但也無可奈何。

 

視障人士乘巴士無計可施?絕對不是,歐美國家甚至鄰近的廣州,前者可使用紅外�接收器或衛星定位,後者拿�一個如鎖匙扣的小工具,當巴士駛近時,儀器可讀出巴士號數。「香港咁先進的國際城市,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

 

發展須具視野與前瞻

 

不過公平些有彈亦有讚,曾建平說道路設施如近年的發聲交通燈,作為香港人的他也很自豪,令視障人士過馬路安全又便利。又例如房屋署,在通道改善措施中下了不少工夫,更與視障人士有定期的溝通會議。

 

私人機構方面,他大讚蘋果推出的 iPad 和 iPhone,設有 Voice Out 的功能,按鍵時能清楚發聲指示,並支援多種語言,考慮了視障人士的需要。

 

要打造無障礙城市,他說要具有前瞻性。以歐美國家為例,已廣泛使用的 Talking Signs(發聲路標),這部接收器外形猶如一部手提電話,靠周遭的發射器,告知視障人士附近有馬路、商店、銀行等,有這系統,更勝過加建引路徑和摸讀地圖。「現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已有現成產品,但要由政府做起,因為要有基本城市結構配套和網絡才可成事。」

 

我們可以做的是……

 

別以為健全人士在「無障礙城市」中沒有角色,主動告知視障人士巴士到站、替他們按升降機樓層(尤其是輕觸式按鍵,沒有凸字他們最感困難)、不把行李擺放輪椅位置、先讓殘疾人士乘搭升降機等,這些對我們而言是舉手之勞,在他們來說,卻是大幫忙。

 

...................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Info

 

幫助視網膜病變患者及家人認識疾病本質、鼓勵病人融入社會、提供科學研究和治療的信息等。

 

網址:www.retina.org.hk

 

電話:2708 9363

 

﹏﹏﹏﹏﹏﹏﹏﹏﹏﹏﹏﹏﹏﹏﹏﹏

 

給傷殘人士一條平坦路

 

幾級樓梯,一般人輕易跨過,對傷殘人士而言,可能猶如高山一樣難以踰越。

 

自強協會執委葉健強說起社會上的「有障礙」情況,實在多的是:「不方便很多呀,好像街上的行人路、路壆,建築上無標準,或高或低有,凹凸不平也有,斜路又不多,我們坐輪椅的,3 吋以上的石級已經無法通行。」他說一些行人天橋,一條筆直的斜路幾十米長,中途沒有平路,對輪椅人士和推輪椅的照顧者來說,既辛苦也有一定危險性。

 

一些舊式天橋雖逐漸在旁邊加建升降機或輪椅升降台,對傷殘人士是好消息,但未臻完善。以輪椅升降台為例,傷殘人士可到特定機構﹙如傷殘青年協會﹚購買鎖匙來開啟,但扭動鎖匙要用力,對手部有缺陷的患者未必能應付,得物無所用。

 

不愉快的經歷

 

有一次葉健強和朋友在九龍灣港鐵經天橋去牛頭角下�吃晚飯,因有數級樓梯而設有輪椅升降台,因他當時身上沒有鎖匙,透過對講機請人來幫助,但久久沒有人到來。向港鐵站職員反映,對方叫他自行去買,最近可以買到的地方在樂富,而且時為晚上八時,機構已經關門。再與站長交涉,葉健強告訴他黃大仙站有匙鎖,於是他的朋友與港鐵職員一同前往,取後再折返九龍灣站。待找到鎖匙再啟動輪椅升降台,已花了個多小時,只為走過那幾級樓梯!

 

私人地方的障礙更多,又重又巨大、往外拉的玻璃門,他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拉得開,更多時的問題是,玻璃門後又有一道防煙門,令他們進退兩難。

 

他們到街上買東西、吃飯也常遇到難題,若是街舖兼設有斜台,尚可入內,如門前建有幾級樓梯,便只能望門興歎。難得有食肆有足夠空間讓輪椅通過,但若餐桌設計得又窄又矮,輪椅無法接近或被餐桌壓�隻腿,也難以進食。「在外國地舖鋪設斜路好簡單,自動門花費亦不太高,對殘疾人士卻是極之重要。」

 

廁所、乘車配套不足

 

人有三急,找合適的洗手間也不容易,葉健強指出一些洗手間空間不足,推輪椅難以進入,一些就算空間夠大,但與傷殘人士同行的照顧者並非同性,也未必能幫上忙。另有一些洗手間的扶手設施欠奉或日久失修,都令他們上廁所造成困難。此外,傷殘廁所被人霸佔和上了鎖的情況更是司空見慣。「殘廁上了鎖叫人開好麻煩,找保安員開,他未必有鎖匙,又要找第二個,有時都擾攘好耐。」

 

以為巴士、鐵路有低地台、輪椅位,情況會稍好,其實並不然。「乘車是我們的一大問題,以巴士為例,部分巴士公司設有低地台的巴士極少,就算有,班次編排上亦時有改變。打熱�到巴士公司查詢,有些路�當天一整天,可以無一架低地台巴士行駛。」鐵路雖設有輪椅升降台或輔助車,但與一些出口相隔太遠,對輪椅人士也造成不便。

 

「其實傷餞人士都不愛使用輪椅升降台,部分用頭來控制輪椅,手部無法活動自如,也是可望而不可及。有時輪椅降台在使用中途停頓,人在上面,人來人往好奇張望,令當時人尷尬萬分。」他直言這些不足的配套,會減少他們外出的意慾。

 

他們是這樣看電影的……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中的權利,亦包括娛樂,曾建平說在外國好些電影已有「口述影像」,加強了聲音的信息,以描述畫面中的各樣細節,猶如有「專人解畫」一樣,讓視障人士也可欣賞電影,最近在香港推出的《唐山大地震》DVD 也有此功能。外國有戲院設有此服務,視障人士戴上耳機,便可同樣安坐戲院,享受電影的樂趣。

 

至於輪椅人士看電影,葉健強說輪椅位一定在最前最側的角落,這些都是沒有人會買票的位置,觀看時挺辛苦;而且都是單獨位,要與同行的健全朋友分開坐,他最希望戲院能更改現有設計,令傷健共融。

 

...................

 

自強協會Info

 

是由一班社工、醫生、律師及工傷工友組成的非牟利互助團體,於 1999 年成立,主要為因工傷或意外事故而引致嚴重傷殘之人士及其家屬提供諮詢和支援服務,讓他們重投社區,發揮殘而不廢、自強不息及助人自助的精神。

 

網址:www.1stephk.org/intro.html

 

電話:3165 8337

盲人打保齡擊出滿貫挽自信

2011-01-01

星島日報

A20| 每日雜誌

 

蒙上雙眼,看不到光明,很難想像在完全黑暗的世界�如何找到方向感。然而有一群盲人保齡球手,他們卻克服了失明的恐懼,憑�聲音和感覺,在想像的球道上打出保齡球。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練習,不斷摸索,直至打出滿貫,在運動中重新找回了自信。記者陳璐、鄭斯虹攝影陳鎮基

 

「砰」的一聲,保齡球館�傳來一陣歡呼,原來是有人打出一個滿貫。然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打者卻茫然的站在原地,直到有人走上前和她大聲地講了些甚麼,她才露出了興奮的笑容。

 

導航員助播報球位置

 

走上前才知道,這原來是一場專為視障人士舉辦的保齡球賽前練習。剛剛打出滿貫的打者叫做Judy,是一位盲人。她告訴記者自己完全看不到,就連剛剛打出滿貫也要旁人告訴她。她這番話讓記者好奇,看不見的盲人,有時連行動都成問題,又是如何打保齡球呢?

 

打保齡球看起來很簡單,走步投球都在瞬間完成,但對盲人卻並非一件易事。Judy告訴記者,對盲人而言打保齡球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力求手、眼、身並用,握球要穩,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捉到球感。失明後受過三年專業訓練的Judy說:「打中球的那刻會很有成就感,所以每個星期一次的練習,是最期待的時刻。」

 

六年前Judy因為患上視網膜色素病變失去了視力,從此她的世界�只有黑暗。她告訴記者,在失明前她就很喜歡保齡球,打過六、七年。雖然一向自認性格開朗,但失明後的生活仍失去了很多樂趣。直到偶然的機會她在香港盲人體育會重新開始學習打保齡,整個人才又活躍起來。

 

Judy說因為看不見,比賽時聲音和感覺就變得很重要。

 

「若環境太嘈雜,我們就聽不見導航員向我們播報球的位置。而投球時用力要平衡,丟出去的球要成直�,這樣才能打出好成績。」至於打出滿貫的秘訣,Judy說除了刻苦訓練,更要靠臨場與導航員的配合和上場的「感覺」。Judy表示找到適合的導航員十分重要,但目前的導航員多是志願者,很難固定下來。「打球時導航員需要詳細告知我們的位置,出球的力度和方向,但不同的導航員表述的都不一樣,要重新磨合,也會影響成績。」

 

雙方培養默契很重要

 

和Judy不同,今年才上中六的Sam大多時間是在導航員Elissa的指導下,在場外做基本練習。Sam在七歲的時候因為碰撞意外失去了視力。這一次是在學校的安排下參加保齡球賽。目前只經過一個月訓練的他,笑稱自己還沒有掌握技巧,打出去的球常常滾入球溝,但有時又會誤打誤撞打出滿貫,讓他失落之餘又感到興奮。

 

他坦言,如何使打出的球保持直�,目前對他而言是最困難。雖然練習中困難重重,但Sam還是很有興趣,他笑言正好可以訓練自己不太好的方向感。

 

導航員Elissa雖是第一次和Sam合作,但短短時間兩人已經培養出一些默契。Elissa說雖然自己之前會打保齡球,也曾有教盲人跳舞的經歷,但這一次當導航員也遇到很多挑戰。她說:「任何人都能成為導航員,並不需要特別的技能。但作為導航員最重要的是懂得和球員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她表示如果可能她會多和Sam合作,希望盡可能多些幫到他。

 

首屆「盲人保齡球賽」將於一月十六日進行。主辦比賽的香港盲人體育會主席陳梁悅明太平紳士和協辦的國際扶輪會主席黃昭文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比賽讓盲人朋友更多參與社會,讓他們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下參與競爭,找回自信。

2011年1月11日星期二

小Q的故事將在港重寫 相隔36年導盲犬回歸開路

2011-1-10
蘋果日報
【本報訊】小Q是忠誠和盡責的導盲犬,牠的故事曾被改編成電影和劇集,感動無數人。香港一群有心人籌辦香港導盲犬協會,下周將引入36年來香港首隻導盲犬,牠是一隻數月大的拉布拉多幼犬,希望可為香港視障人士帶來新生活。市民有機會申請做香港小Q的寄養家庭,一年後再把牠移交視障主人。協會並計劃今年內共引入三隻幼犬,以及四隻美國導盲犬。
記者:呂焯均
 
香港首次引入導盲犬是1975年,共有兩隻,但其後36年來未有再引入。香港導盲犬協會日內將公佈成立,並再次引入導盲犬,本月17日第一隻導盲幼犬便會由台灣來港,台灣已給牠取名Google。協會成員兼心光盲人院復康主任及高級定向行走導師方天大說,早於2006年他們已到台灣及海外考察及學習,並完成研究報告。協會成員全為義工,將需要籌款推動工作。
 
方天大指視障人士雖可使用枴杖協助走動,但每走一步都要非常小心,以免「差錯腳」或踩中障礙物。而導盲犬熟習行走路線後,可帶領主人更快到達目的地,遇到障礙物又會避開。
 
將送申領人到美國受訓
 
導盲犬又會接受簡單英語指令,遇危險或需抉擇的地方,會主動停下來等主人指示,例如樓梯口、轉角位、馬路邊等。心光另一導師張美賢一起到台灣考察時,感受很深,她曾縛上眼睛由導盲犬引路,初時有點害怕,翌日已很有信心,「希望香港�視障者都可以享受一個無障礙世界」。
 
協會除引入三隻幼犬外,還有「四人四狗」計劃,今年內從美國引入。方天大說,三隻幼犬獲台灣和日本的組織免費送贈,來港後會安排先寄住一般家庭,讓小狗適應本港生活及與人相處,其間寄養家庭需帶牠到處熟習環境,訓練員也會帶小狗外出做實地訓練。一年後再將小狗移交視障人士主人。
 
「四人四狗」計劃則是獲美國密芝根州的導盲犬組織送贈犬隻。香港協會將安排四名視障主人到當地一個月,與導盲犬相處和接受指令訓練,費用8,000美元(約6.2萬港元),回港後再在本港訓練犬隻,例如熟習日常行走路線,適應本地交通環境等。
 
寄養家庭獲免費供狗糧
 
協會下周六會在盲人輔導會舉行簡介會,通知全港視障人士團體的會員,有興趣申領導盲犬者可出席。暫養及申領導盲犬的家庭毋須支付費用,有狗糧公司承諾免費提供狗糧,也有獸醫診所提供資助甚至免費醫療。協會有導盲犬訓練員和訓練視障主人導師,長期支援寄養家庭和申領人。協會希望籌得經費後,可招募兩至四人在港完成學徒訓練後,到海外考取導盲犬訓練員和主人導師專業資格。
 
寄養家庭及申領導盲犬的視障人士,毋須擔心經濟能力,協會希望無論貧富都有機會申領。不過寄養人居住地方必須容許飼養犬隻;要有一名家庭成員沒有工作,能全職與導盲犬相處,不包括傭工;不可有家人討厭狗或對狗有敏感反應。
 
方天大又說,導盲犬多採用拉布拉多犬、金毛尋回犬、德國牧羊犬,因牠們的智商相當於六至七歲小童,體形大又較純良。本港引入的主要是拉布拉多犬,毛不會很長,適合本港炎熱天氣。
 
計劃拍攝港版小Q電影
 
本港公屋、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和地鐵,都准許導盲犬進入。但公園、私人屋苑、餐廳及商場要求不一,協會將來需與各機構商議,希望他們放寬限制。
 
台灣導盲犬協會有一首歌《你是我的眼》歌頌導盲犬,香港協會也將創作一首主題曲,更計劃拍攝香港版小Q電影或劇集,讓香港人更了解導盲犬和視障人士的需要。
 
港第一代導盲犬一病亡一被撞死
 
【本報訊】香港1975年曾引入兩隻導盲犬,兩位主人一男一女均是視障公務員。女主人的導盲犬因癌症病亡,男主人的導盲犬則不幸被倒車的汽車撞死,後來男主人因工作表現獲頒授MBE勳銜,他也與導盲犬分享榮譽。
 
主人讚敏捷忠誠
 
導盲犬協會成員方天大說,70年代有澳洲華僑捐錢給香港盲人輔導會,安排兩隻導盲犬來港。盧光昕當時在入境處任職接線生,獲選為其中一頭導盲犬的主人,他在一篇回顧文章中寫道:「Winta跟隨澳洲導盲犬導師和我一同乘飛機回香港, 牠不像其他犬隻需要寄艙,牠只是靜靜的伏在我身旁。
 
「當我回去上班時,牠領我先坐公共汽車,之後再乘渡海小輪。牠很輕鬆很有信心的領我到辦公室,並躺在我身邊,一直靜靜的等候我下班,然後再領我回家。在途中,人們看�牠神氣的和我同行,牠表現得很敏捷及對我很忠誠,令人對牠讚嘆不已。牠不但能帶我避開障礙物,就是有棚架在我頭上,而我是不能通過的,牠也會向我示意,令我不要碰�。
 
「有時候,當我悶�呆坐時,牠很懂性,很善解人意,會主動走過來逗我歡喜,牠簡直不像一頭犬,而是像我親生的一個小孩哩!但好景不常,只有數年的相處,牠便因一宗交通意外離我而去了,當時真令我傷心又難過……我本來有向澳洲方面申請另一隻導盲犬,但遭婉拒,對方說當時香港的環境和配套並未適合導盲犬生活和工作。」

弱視保齡球手 碌出金光大道 從不忌諱 相信「凡事必有因」

2011-01-07
頭條日報
新聞故事
 
亞洲傷殘運動員香港隊首面金牌得主尹漢彥(阿彥)拿起茶壺,熱茶瀉落在茶杯旁,沾濕了�布……身旁的教練挖苦一句︰「都話你盲�啦!」,十九歲的小夥子,不像「草莓族」的「九十後」般即時黑面,反而機靈地回答︰「教練你要照顧我啊!」視力衰退對一般人來說是人生的末日,「盲」更是禁忌,但對阿彥來說,弱視未阻礙他在運動場上的奪金雄心。他從不忌諱,因他相信︰「凡事必有因!」,盲又如何?
 
手執十五磅重的保齡球,阿彥在球道前屏息以待,忽爾一個箭步向前、滑步、擺手,保齡球「咚」一聲在球道極速奔向保齡球樽,轟一聲響起,倒了大半,轉身湊前望望得分板,看不見代表全中的大交叉,阿彥不禁:「哎呀!」一聲。
 
同樂日表現佳殺出重圍
 
若果不明言,沒有人相信眼前身材高大的小夥子,視力僅得常人的兩成,眼前是一團團顏色。阿彥小學三年級,因隱性遺傳的黃斑點退化,視力下降。家人擔心他參與運動受傷,但又不想他變病壞書生,媽媽決定讓他玩保齡球,「爸爸媽媽玩開,又覺得打保齡少點身體碰撞,安全一些。」怎料阿彥「愈碌愈開心」,天份展現,可惜家中沒有多餘金錢讓他請個專業教練。
 
一籌莫展之際,碰上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舉辦「保齡球同樂日」,當時年僅十三、四歲阿彥,在同樂日一場比賽中打敗十多名選手,拿了冠軍。瑕不掩瑜,他獲邀加入訓練班,這天起他走上了金牌之路,一年後正式成為港隊成員。
 
看不見又如「瞄準」呢?不少人都嘖嘖稱奇。阿彥笑言,在他眼中,球道是「兩�灰色的東東中間有撻黃黃�色的東西」,看不見地板,遑論以它作為指標瞄準落點,「只好將灰色與灰色之間的空間分成四份,容易一些嘛!」
 
要知道落球點是否正確,靠教練提醒,「其實唔中好易知,聽聲就知,是教練的罵人聲,哈哈!」若找到出球一點能夠全中,便反覆練習,打每一個瓶的方式亦要不斷重複,直至身體有記憶,腦海牢記落點,是在弱視球手眼中的一個「定格」。
 
不斷練習直至身體有記憶
 
阿彥的恩師張榮傑,除了是殘疾人保齡球代表隊的主教練外,亦是香港保齡球隊領隊,他對弱視球手與普通球手一視同仁,「錯就要鬧!」在今屆廣州亞殘運動會,當人人以為香港首面金牌將由椅劍擊隊奪得時,豈料由保齡球代表隊中年紀最輕的阿彥為港人摘得首金。第一次出戰大型比賽,阿彥不負眾望,一局中連打七個全中,以一千二百九十二分,平均二百一十五分一局,傑出表現,不讓健全運動員專美。
 
視力變差反成為「運氣」
 
張教練十分滿意︰「我敢說阿彥的成績,兩年之內一定不會有殘障運動員可以超越,我說的!這衰仔有點運吧!」言談之間,聽得出他對阿彥愛護有加。阿彥連忙附和︰「係呀!都有少少(運氣)�!」
 
阿彥口中的「運氣」,可圈可點。這面保齡球金牌原本不應留在香港,當天阿彥的傷殘組別中只得兩個出戰名額,經醫生檢驗,阿彥視力變差,屬另一傷殘組別,才有機會出賽。
 
眼疾加深,得到金牌,孰喜孰憂?阿彥謂︰「如果我可以清楚看這個世界,就不會遇上它(保齡球),現在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我比不少普通人幸福!」眼看不清,內心澄明,一樣活出彩虹。記者王錦霞

[澳門]殘評法規爭取本月通過

2011-1-7
澳門日報
容光耀
 
殘津交立會審議或首季出台
 
【本報消息】社工局代局長容光耀表示,殘疾分類分級標準和評估系統行政法規草案已完成最後修正,短期內由行政會討論,爭取在本月通過及頒佈,殘疾人士將來可主動到五個地點作相關評估。殘疾人士津貼則需交由立法會審議,爭取在今年首季出台。
 
容光耀稱,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社工局及衛生局在過去一個月的積極配合下,對殘疾分類分級標準和評估系統行政法規草案作最後修正,行政會短時間內會討論,並爭取在本月通過和頒佈。殘疾分類分為智障、聽障、視障、語言障礙、肢體殘障、精神殘障六種,級別分為輕度、中度、嚴重及極嚴重四級。待法規公佈後,社工局的評估中心、衛生局的精神科、教青局,甚至用外聘服務方式委託的兩間醫院,均可作相關評估工作,當局爭取在一至兩年時間內完成有關評核工作。
 
至於殘疾津貼,容光耀透露,殘疾津貼須經立法會審議,預計今個月內可交立法會,爭取首季出台。津貼將分兩個級別,輕度、中度為一級,另一級為嚴重、極嚴重。
 
容光耀指出,從統計普查局的資料顯示,本澳約有八千至九千名殘疾人士,但實際數字至今未能掌握,相信藉?殘評制度,能掌握更多殘疾人士的資料。
 
另外,容光耀稱,黑沙環衛生中心開設的美沙酮服務點將在第二季運作,限二十名穩定個案者使用,並有醫生及社工跟進個案,相信對社區影響不大,期望居民在試點運作後觀察實際情況。永久性服務點須待有公屋建成後,以及視乎山頂醫院擴建情況再詳細分配。

馬薩諸塞大學科學家設計RFID系統協助盲人在陌生的樓宇內行走

阿默斯特馬薩諸塞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系靈氣甘茨教授開發了一僅重85克的RFID設備,配合藍牙耳筒和周遭的RFID標籤來協助視障人士在陌生的環境中行走。當視障人士進入樓宇後,首先在摸讀地圖上選擇他希望前往的目的地,並收聽簡單的聲音指引行進方向。視障人士一直向目的地行走時,會在各處聽到進一步的行進指引。
 
該計劃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眼科研究所資助的一個為期三年的 380,000美元的計劃。 v 現時他們已開發了一個原型系統並將會於2011年六月在麻省大學諾爾斯工程大樓內安裝,及在夏天邀請盲人進行測試。
 

2011年1月4日星期二

在蘋果iPhone、iPad和iPod Touch使用語音辨識輸入文字

賽微輕鬆說粵語版是一個語音辨識軟體,用戶使用該程式能透過說話來輸入中文。程式提供收費版(3.99美元)和免費測試版。免費版不提供剪貼本複製的功能。建議大家在開始使用前進行語音訓練以提昇辨識準確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以下連結下載該軟件: http://itunes.apple.com/us/app/id403202862?mt=8

盲人鋼琴家主演賴聲川新劇《彈琴說愛》將上演

2010年12月20日
北京晚報
 
  本報訊(記者王潤)不同於一般的舞臺劇,由賴聲川擔任藝術總監、丁乃箏導演的臺灣表演工作坊另類音樂舞臺劇《彈琴說愛》,讓師徒關係的兩位音樂家——23歲全盲青年鋼琴家許哲誠和久居臺灣的美國鋼琴家範德騰,用優美的現場鋼琴"對彈"和相聲一般幽默的"對談",以真實的人生經歷感悟與人們一起探討"生命的顏色"。這部溫馨感人的"雙人鋼琴相聲劇"在臺灣上演飽受好評,12月24日將在解放軍歌劇院演出。
 
  天生失明的許哲誠在3歲時顯示出了驚人的音樂天賦——無師自通地用鋼琴彈出外公哼的曲調。於是,靠計程車謀生的父親不顧經濟的拮据,開始培養他學習音樂。9歲開始獲獎,17歲獲得獎學金去奧地利進修,卻因為眼盲無法畢業,不得不回到臺北街頭彈琴。而東吳大學音樂系副教授、美國音樂家范德騰是許哲誠從11歲開始就跟隨學琴的老師。本劇導演丁乃箏和範德騰是多年好友,一次聊天中偶發奇想,或許可以用"戲劇+音樂"的方式把兩人之間的故事表現出來。
 
  全劇最為感人之處是師徒倆的人生對談。鋼琴有黑鍵和白鍵,當許哲誠問老師什麼是"一片漆黑"時,範德騰回答說那就是他最瞭解的顏色。隨後,在一首令很多觀眾落淚的《你是我的眼》中,許哲誠自彈自唱道:"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人們說的天空藍是我記憶中那團白雲,背後的藍天……"全劇結尾時,範德騰問許哲誠,他想像中的黑、白、紅、綠、黃等各種色彩是什麼樣子,許哲誠則向觀眾展示出依據自己的觸覺、聽覺、嗅覺感受到的五顏六色的世界,令現場觀眾動容。而生命到底是什麼顏色?許哲誠回答道:"那就是黑與白之間的顏色。"

山西首只專業導盲犬服務盲宣隊 為盲人提供便利

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2010年11月24日
 
11月17日,在左權縣東寨村,一隻叫多多的導盲犬引領著盲宣隊隊員走在演出的路上。多多是盲宣隊從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申請來的,目前是我省惟一一隻導盲犬。幾個月訓練下來,從大連飛抵山西的多多和盲藝人們漸漸熟悉,歡快地履行著引領隊員們走村串巷為群眾演出的"專業"導盲任務。它溫順的性格、嚴謹的生活習性、認真的工作態度給盲藝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行路的便利,正式成為盲宣隊的一分子。本報記者王彥軍攝(責任編輯:項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