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

不理不聽不講極少轉介治理 醫管局官僚病人難復明

太陽報 2008-08-24
A16 港聞

【專案組記者龔蕙芝、葉永芝、周景文報道】全港有七萬多名低視能患者,每天都過幾近失明的日子,大部分人的心願,就是透過公立醫院的專科診治,期望終有一天可以大幅改善視力。偏偏由食物及生局局 長周一嶽領導、作風官僚的醫管局,忽視此類病人的實際需要,甚少提供轉介服務。事實上,病人只要被轉介到香港眼科醫院、理大眼科視光學診所,或香港盲人輔導會等機構接受復康服務,很有機會重見光明。本報近 日接觸兩名病人,他們遭受政府「不理不聽不講」的對待,惟有靠自找門路才能恢復視力。

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有逾七萬名低視能病患者,成因包括黃斑點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部分徘徊在失明邊緣,未能受惠於公立醫院的專科服務,部分患者無法透過手術和服藥改善視力,但亦絕非無得救。

「公立醫院醫生醫完就算,只要病情唔惡化,就唔會理你。」現時就讀中大經濟學系三年級學生的劉家俊,在七年前因腦下垂體壓視覺神經線,接受四次手術,雖成功切除腦瘤,但視覺神經已受破壞,視力一 直退化,左眼失明,右眼僅餘左上角的視力。他接受手術後三年,仍然是只得一丁點視力,「看不清、睇不楚」,連照顧自己都有困難,但威爾斯親王醫院一直沒有告知他「有得救」。

「醫生唔會諗辦法幫我」

直至有一日,在中學班主任介紹下,才懂得向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診所求助。經檢驗後,診所為他配上一副以稜鏡組成的助視器,改善視力。家俊以「不理不聽不講」批評現有的公共醫療制度。「醫院根本冇諗過 提供轉介服務,醫生唔會諗辦法幫我。」

與家俊有相同遭遇的,就是退休教師劉斯芬。她多年前因視網膜脫落及黃斑點病變,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只餘百分之二。無論白天,黑夜都活在漆黑世界中。她一直都在公立醫院覆診,但病情毫無改善,後來在社 工的介紹下,接受理大的復康服務。她開心地說:「我依家可以睇書、睇戲,甚至睇到琴譜彈琴!」斯芬不願批評公立醫院的做法,但她坦言,過去醫生從未轉介她接受合適的復康服務。

大多低視能患者都唔知

其實,他們可接受低視能復康服務,包括在醫管局轄下的香港眼科醫院、理大眼科視光學診所及香港盲人輔導會等,配置合適的助視器,如放大鏡、電子書閱讀器。

「不過,好多政府專科醫生都冇同病人講有呢種復康服務,所以大部分低視能病患者都唔知道有呢種方法。」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診所視光師羅桂媚直指,坊間對低視能缺乏認知不足為奇,但公立醫院竟無一套轉 介機制,讓患者獲得適當的復康服務。事實上,該診所每年接獲二百宗新個案,病人多由私家醫生、心光學校轉介,來自公立醫院的少之又少。

為推廣低視能復康服務,多個機構都曾主動向醫管局推介。理大眼科視光學院曾邀請當局參加校方的「開放日」,至於香港盲人輔導會則向當局派發「轉介病人表格」,惟獲當局轉介的個案一直不多。

公院醫生慨嘆無時間驗

香港盲人輔導會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主任歐陽志華表示,去年醫管局僅轉介四十七名患者到該中心。

一名公立醫院眼科專科醫生,亦承認診症時未能詳細了解病人需要。「我都有受過訓練,可以驗到病人係咪低視能,但根本無時間幫佢驗,所以都好少轉介!」

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項目員鄺綺文批評當局被動保守。她表示:「醫管局一向唔重視低視能病患者,既然其他機構提供到合適服務,唔明當局點解唔提供轉介服務。」而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也指出 ,他認為這是醫院之間缺乏溝通,以致醫管局內部轉介病人到眼科醫院求診的個案,也是少之又少,更遑論轉介到其他機構。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公立醫院盡量把低視能個案集中於香港眼科醫院跟進。過去一年,香港眼科醫院就治理了一百七十八宗低視能新症個案。除香港眼科醫院外,醫生亦有轉介個案到香港盲人輔導會,但轉介準則 ,需靠臨床醫生診斷後,由醫生決定轉介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