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0
燕趙都市網
燕趙都市網
8日晚,"威納邦杯"2010年全國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在石家莊開幕。在昨日第一天的比賽當中,有一個相對"安靜"的專案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目光,也吸引了媒體們的"長槍大炮",這就是有40多名盲人運動員參加的盲人乒乓球項目。
據介紹,這是盲人乒乓球專案第一次出現在全國級的比賽當中。昨日下午記者特地觀看了一場遼寧隊袁博與北京隊陳芳晴的比賽。
-練聽功,盲人打乒乓球全靠聽
-開賽前,志願者要把球交到隊員手中
賽前要戴眼罩
比賽前,兩位小姑娘都戴上了一個眼罩。
遼寧隊的教練員宋寶芹向記者解釋稱,戴眼罩是為了使比賽更加公平。因為參加盲人乒乓球項目的運動員不全是完全失明的人員,也有一些能看到一絲光亮的人員。"如果都戴眼罩了,大家就都處於了同一起跑線。"史桂蘭稱,這也是盲人乒乓球項目的可推廣性,"正常人也可以蒙上眼罩打一場比賽。"
宋寶芹稱,按照要求,裁判員會在比賽前檢查雙方球員的眼罩是否合乎規定。然後,將雙方球員帶到比賽球臺前。
球從網上過要扣分
記者看到,與普通的比賽球臺相比,盲人使用的乒乓球台在長、寬、高上均相同,但稍稍進行了一些加工。
首先球臺四周都加了高為1.5釐米的"棱",打在"棱"上不出球臺就算得分。其次,中間橫網要抬高,遠離桌面4釐米,比賽當中乒乓球須從球網底下滾動過去。如果按照正常的比賽則要從網上過去,"那樣就是違規,要失分了。"
乒乓球會"唱歌"
開始適應球臺了,袁博與陳芳晴拿出了各自的球拍。記者注意到,兩人使用的球拍是正反面都不帶膠皮的四方形木板。宋寶芹解釋說,沒有膠皮的球拍擊打乒乓球會不容易讓球彈起來,球會比較"老實"地在球網下滾動,此外也容易與乒乓球擊打出聲音。
在雙方練習當中,記者聽到她們擊打的乒乓球不斷發出聲音。原來盲人使用的乒乓球是經過特殊加工的乒乓球,�面加入了四個滾珠,球員便是靠"歌聲"判斷來球方向。
本次賽事的盲人乒乓球項目裁判員朱素英說,該乒乓球重量在3.6到3.8克之間,直徑為38毫米。
-比賽中,運動員不時用手觸摸球臺中心標識,以確定自己的站位 摸球臺確定站位
比賽開始了,在這個被單獨安排在一個房間內的比賽,整場比賽中除了裁判員的聲音外,便是滾動的乒乓球聲。比賽現場也要求"安靜",與大家印象當中乒乓球喧鬧的場面相比,更像在觀看一場斯諾克比賽那般要求嚴肅。
"發球了。"不論是袁博還是陳芳晴發球前都會喊這麼一聲,而接球的一方則會很快回應"好"。比賽後,記者瞭解到,當裁判每一次宣佈發球後,發球的隊員都要在10秒內喊一聲"發球了",接球的球員也要在10秒內喊出一聲"好",否則失分。
比賽當中,兩位姑娘都是側著頭距離球臺很近,"聽"著乒乓球滾來,然後作出判斷。據瞭解,兩人練習盲人乒乓球都不過幾個月,生疏的"技術"時不時讓兩人揮拍後與球"擦肩而過"。陳芳晴還時不時摸下球臺,賽後她稱,那是在確定自己的占位,因為每一次發球必須發向左側,否則失分。
-賽中暫停,教練傳授戰術 比賽要有第三方幫忙
兩人比分變化很快,第一局失誤相對較多的陳芳晴以2?11結束了比賽,第二局陳芳晴雖然努力追趕比分,但仍然以11?13輸掉,從而輸掉整場比賽。
在袁博與陳芳晴的比賽及其他比賽當中,記者注意到,每一場均有一名志願者負責撿球。有幾次,乒乓球停在了球臺中間,雙方球員都努力伸著脖子向前聽著,十分茫然地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時志願者會將球拿回,裁判員裁定重新發球。 - 新聞縱深 盲人比賽目前最大問題在規則
據悉,盲人乒乓球專案起源於日本,已有將近20年歷史,中國是最近幾年才剛剛開展這項運動。據瞭解,在盲人乒乓球專案上,天津、遼寧、北京等隊相對開展得較早,已有五六年的歷史,而河北、山西等隊,則是在本屆錦標賽的上個月才開始接觸。
但記者採訪天津、遼寧與河北、山西四個隊伍後,得到的並不是誰強誰弱的問題,而是規則上的困惑。"這次比賽中的個別地方,還是與我們以前比賽當中判斷的不一樣。"宋寶芹說。河北隊教練李振東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採用的規則是日本的一套規則,因為中國沒有多少人熟悉這套規則,因此各隊基本是照本宣科。
朱素英坦言,她作為這次比賽的裁判員也只是在前年剛接觸到這項運動,今年3月份才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她稱,這次比賽對日本的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因為日本的規則是90年代設立的,還是參照21分制。"在明年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中國可能會有自己的一套規則。"
史桂蘭認為,盲人乒乓球專案第一次出現在全國比賽中,不僅是對運動員、裁判員的鍛煉與考驗,也是對觀眾的考驗。發現不足後才能不斷進步、提高,讓這項"新鮮"的運動持續"走"下去。-文/本報記者任利
-攝/本報記者崔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