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助盲人「復明」,人工智能正走進日常生活

騰訊科技[微博]李瑋2016年01月03日20:59
 
[摘要]百度、谷歌、Facebook和微軟等公司都在發力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
騰訊科技訊 1月3日,《連線》雜誌本週刊文稱,人工智能技術2015年取得了快速發展。中國的百度,以及美國的谷歌(微博)、Facebook和微軟等公司都在發力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近期,特斯拉CEO馬斯克等人還成立了非營利人工智能研究機構OpenAI。
以下為文章全文:
 
吳恩達遞給我一台不大的設備。這台設備可以戴在耳朵上,通過線纜連接至一部智能手機。這看起來很復古,就像是不支持藍牙無線連接的手機耳機。然而,這代表了未來。通過某種方式,這台設備能幫助盲人「復明」。
吳恩達是百度首席科學家,而這是該公司最新的原型產品之一,名為DuLight。設備集成了小型攝像頭,能捕捉用戶前方的畫面,無論是人臉、街道標誌,還是食品。隨後,攝像頭將把畫面發送給智能手機,而手機應用將分析圖片,判斷如何描述畫面中的對象,並通過耳機向用戶進行語音描述。如果你失去了視覺,這種技術至少可以幫你知道前方有什麼。
DuLight目前仍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遠沒有達到最終目標。不過這台設備向人們描繪了未來:機器能夠感知甚至理解周圍環境,而這樣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時甚至超過了人類。這樣的人工智能不僅將改變我們使用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的方式,也將改變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吳恩達的原型設備依賴深度學習技術。在支撐百度服務的大型數據中心中,該公司運行著龐大的神經網絡。這種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的網絡類似於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網絡。通過分析大量數碼照片,這種神經網絡能夠學會識別物體、字符,甚至人臉。只要向神經網絡輸入足夠多的小貓照片,那麼神經網絡就能識別其他的小貓。而如果輸入足夠多的藍天白雲照片,那麼神經網絡也能識別出白雲。
這一技術已被百度,以及谷歌、微軟和Facebook等美國科技巨頭用於處理其他多種任務。在谷歌,神經網絡幫你在龐大的照片集中實時搜索特定的人物、地點和物品,或是識別你向Android手機的語音輸入。在Facebook,深度學習技術被用於識別用戶上傳照片中的人臉。而在微軟旗下Skype,類似的技術被用於實現實時語音翻譯。
正如我們所看見的,神經網絡可以實現多種形式的對象識別。這一技術甚至已經可以識別人類的自然語言。例如,谷歌嘗試向神經網絡輸入大量電影對白,而隨後計算機就能學會如何進行對話。
這一切聽起來就像是科幻小說,但2015年已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在現實世界中全面興起的一年。DuLight和谷歌的聊天機器人或許只是試驗,但Facebook的人臉識別功能、微軟的Skype翻譯功能,以及谷歌的Android語音識別功能就在我們身邊,面向所有用戶開放。谷歌也在利用這一技術協助搜索引擎。此外,Twitter利用這一技術去識別色情圖片,幫助用戶屏蔽這類內容。百度則利用這類技術去進行廣告瞄準,以及識別惡意軟件。
由於年底的一些重大進展,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正在加速。
11月初,谷歌開放了深度學習服務的軟件引擎,將這項重要的技術分享給所有人。此舉令整個科技行業驚喜。谷歌不僅公開了該公司的自主技術,還對代碼進行了開源。這將有助於谷歌公司以外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
幾周後,Facebook宣佈,對深度學習技術硬件服務器的設計進行開源。一天後,由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Y Combinator總裁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erman)牽頭的多位科技行業知名人士宣佈投資10億美元,成立非營利組織OpenAI,與全世界分享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和技術。
OpenAI很值得關注,因為該公司的技術負責人是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他曾是谷歌的頂級人工智能研究員。馬斯克和阿爾特曼也將該公司視作避免人工智能惡性發展的一種方式。他們擔心,類似深度學習的技術將會變得過於強大,實現超人的智力,失去控制。他們也認為,避免這種局面的最佳方式是將人工智能帶給每個人。
阿爾特曼表示:「人類能夠抗邪惡博士是由於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同樣的,人類集體的力量將可以抑制不利因素。我們認為,很可能,更多的人工智能將可以阻止偶發的壞分子。」
目前判斷這種觀點的準確性還為時過早。即使這種可能性存在,我們距離超人般的人工智能也還有遙遠的距離。潛在的危險需要考慮,但社會應當看到人工智能帶來的幫助。DuLight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你將看到,Facebook也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去年秋季,Facebook展示了一項技術,幫助有視力障礙的人士分析Facebook消息流中的照片,並通過文本語音轉換引擎向他們進行描述。目前有超過5萬名存在視力障礙的人士正在使用Facebook,即使他們無法看到照片。現在,機器可以扮演眼睛的角色,而人工智能讓所有人都能看見。(李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