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兩側有關香港社會企業Dialogue in the Dark的報導

港首現商業集資社企
新報

香港的社會企業大多不離扶貧及創造就業兩個元素,但新晉社企「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簡稱DiD)的總裁張瑞霖卻認為,社企不只是做好人好事這麼簡單,而是「一盤自負盈虧的生意」,亦可以是一門另類投資。DiD是一間由失明人士為健全人士提供企業管理培訓的機構,透過與一批失明人士及學員互相配合,在黑暗中完成平常易做的任務,如摸黑傳遞杯碟、量度桌椅高度等。張瑞霖透露DiD現正以有限公司形式集資,若生意能賺錢,他們會把部份盈利回饋股東。

DiD是香港首個以有限公司形式集資的社會企業,把DiD引進香港的張瑞霖指,他們希望集資500萬元建設一個永久體驗場,現已成功籌集200萬元。他們承諾若DiD能有回報,他們會把三分一投放回企業、三分一設立視障培訓基金、三分一則用作分紅。

創現在沒有的道德投資

引入「黑暗中對話」的張瑞霖是苗圃行動董事,他年前把每年營業額達10億元的業務賣盤,現正處於半退休狀態。張瑞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成功的社企不一定是做慈善,他們本身是義工,繼續擔當義工不是問題,但是他們更熱切想看到的是,有些新的資金能支持有社會意義的企業,「沒有新的資本投資,一個行業沒有可能開創一個新的領域」,就像在Google成功前,亦有很多人投資發展搜尋器而失敗。張稱今次要為DiD集資,就是希望在香港開創現在沒有的道德投資(ethical
investment)市場。
張強調,「我哋做社會企業,唔係話唔准開餐廳、唔准開手工藝店」,但成功的社企更重視的是創新的商業模式。他續說DiD創新的地方,在於以體驗場形式提供企業管理培訓,「人哋係入來畀錢買到開心,而唔係因為同情視障人士,係商界嘅人入到來這管理工作坊學到嘢走」。

證唔攞政府資助係福氣

張瑞霖指外國熱衷討論社企,是因為公益產品這範疇是原始森林,「好多創意可以喺度成立,並且可以生根、開花結果」,但香港人經營社企是因為「政府會撥到咁多錢俾我」,DiD不用政府資助,就是為要證明「唔攞政府funding(資助)係福氣」。
張瑞霖笑稱以前經營社企的人,很多都被視為「傻佬」,但他有信心發展社企是社會趨勢,就等如從前企業不大關注社會良心,但現在沒有多少公司不是商界展關懷企業成員。

新報記者曾善璘報道



社企「黑暗中對話」年底落戶西九助盲人就業培訓常人 設場館體驗失明生活

文匯報 2009-09-16
A15 香港新聞

 【本報訊】(記者郭曉樂)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社會企業發展,望達致助人自助的目標。據了解,國際知名的社會企業「Dialogue in the Dark」(黑暗中對話)將於本年底在西九龍正式設立
永久的體驗場,讓視力良好的參加者由失明人士帶領,體驗失去光明的感覺,從中感悟領導和溝通要訣,並為失明人士創造就業機會。民政事務局發言人在接受查詢時表示,當局會致力推動社會企業在港發展,高興得悉外國著名社會企業機構在港開業。

 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7年競逐連任時,首度提出要透過結合政府、商界及民間的力量,推動社會企業發展,協助有需要的基層市民。

 其後,特區政府全力推動,包括推出協助社會企業的先導計劃,推出配對平台,並向特定範疇提供種子基金,如「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支持社企初期的營運。

下月辦社企高峰會分享經驗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動社企發展,特區政府將於下月舉行第3屆「社會企業高峰會」,屆時來自海外及本地營辦社企的專家,都會雲集香港分享實戰經驗。同時,國際知名的社會企業「黑暗中對話」亦已計劃於年底在香港「落地生根」。

初期運作似博物館票價百元

 「黑暗中對話」項目主任謝志強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由張瑞霖、謝家駒等建立的「DiD HK Ltd」,會將「黑暗中對話」引入香港,並會在本年底於西九龍某商場正式開
業,佔地約6千至7千呎。據悉,「DiD HK Ltd」至今已集資300萬元,資金主要來自一眾股東、社會集資與贊助商等。開業初期將以類似博物館的模式運作,票價暫定是每名成年人100至150元,學生將可獲得半價優惠。

 「黑暗中對話」是由德國人Andreas Heinecke在1988年創立,由失明人士為健全人士提供企業管理培訓的機構,而學生也可參加:參加者要在全黑的環境下,由失明人士指導,與組員在完全陌生而又不熟悉的環境下,合作完成摸黑斟水、量度桌椅長度等日常輕而易舉的動作,在考驗各人的合作及領導才能的同時,激發他們發揮潛能,刺激參加者反思自身的許多「盲點」,學生也可面對不熟悉的環境,過去20年,已有600多萬人在超過20多個地區參加,5,000名失明人士因而得到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