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星期三

誰患視障?

都市日報 2008-08-13
P40 副刊 兵器譜 By 邵家臻、黃華輝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和香港盲人輔導會上星期不約而同舉行活動,前者賣旗籌款,後者介紹最新閱讀輔助軟件。兩個機構幾十年來為視障人士爭取權益,可是進展仍然緩慢,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員患有嚴重視障。

科技進步,網絡世界無遠弗屆,開闊每一個人的眼界和思維,為生活帶來方便,提高人類生活質素。這些科技有利視障人士學習和吸收知識,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和命運;可是香港社會普遍仍然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思維,對失明人士存有誤解,而政府更是目光如豆,仍然把視障等以社會福利、復康政策去處理,以為給他們一點傷殘津貼便解決問題。

視障人士只是視力上有障礙,有些失明人士甚至不以此為缺憾,只視之為身上的一個特徵而已,與普通人無異,可以工作、可以社交,可以康樂,一切正常,但偏偏卻被人戴有色眼鏡以同情的眼光視之。

現時全港有七萬視障人士,大部分仍然從事較低層次的工作,例如接線生、按摩師、工藝和非技術工作等,月入數千,不少仍要倚賴綜援或傷殘津貼過活。教育雖然普及,但並沒有惠及視障人士,儘管近年多了失明人士考進大學,但仍屬少數,只有2%,大部分都在小學初中止步。很大原因是政府對殘障人士的教育重視不足,缺乏支援,中三以後若要繼續讀書,只能自己四出奔走找學校收留,長途跋涉之餘亦不獲特別交通津貼;他們想多看書擴闊閱歷吸取知識,但點字書不足,政府每年只撥丁點資助,夠買幾台電腦又不夠買閱讀軟件。
如果政策上以教育栽培人才、以培訓協助就業為主導思想能同樣應用於視障人士,那麼失明人士根本毋須倚賴政府的援助。視障人士對社會的貢獻潛力很大,只要政府帶頭聘用、資助僱主添配方便視障員工的輔助器材、安裝更多的引路徑、提供到站發聲的交通工具、資助開發視障閱讀軟件,讓生活得到改善,他們肯定可以自力更生的。只是我們的政府官員不單短視,更患上長期視障疾患,對殘障人士生活困難可以幾十年視若無睹。